2022高起专语文仿真模拟一 (题)

发布时间: 2022-09-28

高起专语文试卷(一)

I卷选择题 (共40分)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拐弯

B.           怨声

C.涤           羽扇

D.         铢两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是(

A. 昏馈     讴歌     祸国殃民

B. 袒护     崛起     寻序渐进  

C. 供献     寒宣     滥芋充数

D. 诋毁     急躁     以儆效尤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____和警醒的人物形象, 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_____,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____且历久弥新。

A.  启迪  熏陶  传承     B.  启发  陶冶  传承

C.  启迪  陶冶  传播     D.  启发  熏陶  传播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B.在我市春季运动会男子100米接力比赛中,我校运动员不孚众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C.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

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

活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             

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达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约1500年,或为省内

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②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③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④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 分,每小题4分)

 ①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②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

 ③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 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④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⑤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 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 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⑥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选自《20世纪环境警示录》,有改动)

7、对“赤潮”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为泛着褐红色,犹如蕃茄汤一样的现象。

B、指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呈红色、黄色或褐色的现象。

C、指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藻类生物迅速繁殖的现象。

D、指在一定条件下,赤潮生物迅速繁殖而造成的一种海洋灾害。

 

8、以下属于导致海水赤潮形成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特殊海域环境,海水水体稳定,自净能力差。

B、海水温度为14—28℃,适宜于藻类等生物生长繁殖。

C、有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

D、人们弃置的生活废水废物及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污物。

 

9、以下属于赤潮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的一项是( )

A、大量消耗海水水体中的氧气,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B、释放毒素毒死鱼贝类,使渔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C、遮避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海洋食物链不能正常循环。

D、破坏大海的广袤壮丽,祸及人类甚至毁灭生命。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赤潮频发,与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B、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污物排放,大力治理污染,则赤潮就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C、在开放式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强,肯定永远不会发生赤潮现象。

D、人们认识了赤潮的危害后,一定会想办法治理赤潮,并且有能力防止赤潮的发生。

II卷  (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不见大雁

刘长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⑶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⑹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⑺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⑻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⑼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⑽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⑾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⑿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⒀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⒁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⒂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18)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1.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6分)

 

12.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13.根据上下文回答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文段⑽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14.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两个举例说明。7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返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5.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4分)

 

16.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6分)

    

17.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哪一句?这篇文章讲了什么道理?6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北陂杏花

[宋]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陂(bēi):池塘。

18.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什么? 4分                       

 

19.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

高起专语文试卷(一)

I卷选择题 (共40分)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拐弯

B.           怨声

C.涤           羽扇

D.         铢两悉

答案:A.  A项,抹mā 布; 涂抹mǒ ; 拐弯抹mò角,读音全都不同。B项, 记载zǎi; 装载、怨声载道都读“zài”。C项,羽扇纶guān巾; 经纶、涤纶都读“lún”。D项,都读“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是(

A. 昏馈     讴歌     祸国殃民

B. 袒护     崛起     寻序渐进  

C. 供献     寒宣     滥芋充数

D. 诋毁     急躁     以儆效尤

答案:D.  A项,B项,“序渐进。C项,“贡”献,寒“暄”,滥“竽”充数。D项没有错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____和警醒的人物形象, 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_____,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____且历久弥新。

A.  启迪  熏陶  传承     B.  启发  陶冶  传承

C.  启迪  陶冶  传播     D.  启发  熏陶  传播

答案:A.“启迪”是开导,启发 ;“启发”是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迪不针对具体,启发针对具体。“熏陶”是指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意思,可以是人主动的接受的,也可以是被动的。“陶冶”一般是书籍、音乐等具体的事物对一个人性情、品味上的培养,主动的倾向较多。传承是在传播的基础上继承;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B.在我市春季运动会男子100米接力比赛中,我校运动员不孚众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C.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A. 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现多含贬义)。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首当其冲,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只有A项顶礼膜拜符合语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

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

活力。

【答案】D.[解析] A项“许多”与“大量”重复,删去一个; B项搭配不当,“减少”不能与表示倍数的词搭配;C项“原因.....”.和“....造成的”句式杂糅,删去其一即可; D项没有语病。故选D项。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             

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达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约1500年,或为省内

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②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③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④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答案】C.根据③句说发现古茶树,①句说古茶树的相关信息,所以③①句放在一起,排除A、D项,对古茶树进行保护和产品研发,使古茶树经济效益提高,所以④项应在②前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 分,每小题4分)

①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②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

 ③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 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④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⑤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 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 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⑥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选自《20世纪环境警示录》,有改动)

7、对“赤潮”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为泛着褐红色,犹如蕃茄汤一样的现象。

B、指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呈红色、黄色或褐色的现象。

C、指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藻类生物迅速繁殖的现象。

D、指在一定条件下,赤潮生物迅速繁殖而造成的一种海洋灾害。

答案:B. A项,只说出了表面现象;C项,“藻类生物繁殖”还只是“赤潮”形成的过程;D项,空泛,没抓住“赤潮的根本原因。

8、以下属于导致海水赤潮形成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特殊海域环境,海水水体稳定,自净能力差。

B、海水温度为14—28℃,适宜于藻类等生物生长繁殖。

C、有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

D、人们弃置的生活废水废物及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污物。

答案:D.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根本原因。

9、以下属于赤潮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的一项是( )

A、大量消耗海水水体中的氧气,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B、释放毒素毒死鱼贝类,使渔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C、遮避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海洋食物链不能正常循环。

D、破坏大海的广袤壮丽,祸及人类甚至毁灭生命。

答案:D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赤潮频发,与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B、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污物排放,大力治理污染,则赤潮就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C、在开放式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强,肯定永远不会发生赤潮现象。

D、人们认识了赤潮的危害后,一定会想办法治理赤潮,并且有能力防止赤潮的发生。

答案:C.推断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II卷  (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不见大雁

刘长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⑶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⑹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⑺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⑻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⑼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⑽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⑾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⑿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⒀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⒁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⒂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18)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1.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6分)

答:喜悦无奈(苦恼);悲伤(痛苦)

12.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答:我“怦然”是因为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3分)“肃然”则是因为群雁飞鸣所奏响的充斥天地间“如九天飘散的音乐”而心生敬意。3分)

13.根据上下文回答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文段⑽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答: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身边感受到自然之美3分);喧嚣的环境,枯竭的溪流,树林的消失,甚至猎人的残害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3分)

14.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两个举例说明。7分)

答: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3分)例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阔大,树林茂密,群雁齐飞;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树林消失,大雁远离。(2分)②“我”惊叹过雁群飞过的壮观场面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佳美景,而儿子只能从书本上知道这些。(2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返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5.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4分)

答案: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6.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6分)

    答案:一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理由是石兽被大水冲走。2分)二是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2分)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2分)

17.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哪一句?这篇文章讲了什么道理?6分)

答案:主旨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可做空头的理论家。3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北陂杏花

[宋]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陂(bēi):池塘。

18.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什么? 4分                       

答案:(1)树上的杏花 ;(2)倒映在水中的花影 。

19.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后两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1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2分)

 

   答案二:后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2分)意思是诗人宁可象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1分)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2分)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角度:强大的有可能不会永远强大,弱小的也许不会永远弱小,每个人都不能轻易的根据自身现状去定义未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微信咨询
13383837439